子宫内膜异位症

女性的一生始终与疼痛有不解之缘,尤其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疼痛总是让女性忧心忡忡,月经初潮后痛经相伴、生育时期分娩疼痛、产后子宫收缩疼痛以及后期生殖系统相关的炎性疼痛总是让众多女性神经紧绷,今天我们要谈论的疼痛就是与大多数育龄期女性相伴一生的其中一种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包括经期疼痛、深部性交痛,慢性盆腔痛)、不孕及结节或包块等。

简单来说,就是子宫内膜逃脱到子宫腔以外的地方,这个逃脱力不容小视,异位内膜最常出现的部位是卵巢、直肠、阴道壁、剖腹产伤口等,也有出现在肺、横膈等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这是一种无处不在的疾病,就像癌症可以蔓延泛滥到全身各处,形态多样,如谜一样的疾病,故延误诊断、延误救治的时间长达7-12年。

有哪些发病原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还不明确,相关研究显示主要有以下理论:

以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升高7~10倍。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多样,最主要的症状有:慢性盆腔疼痛、不孕、盆腔包块。

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腔疼痛,70%~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性生活痛、肛门坠痛等。痛经常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也可有月经异常等。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消化道症状如便频、便秘、便血、排便痛或肠痉挛,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发病隐匿,常有输尿管扩张或肾积水,甚至出现肾萎缩、肾功能丧失。如果双侧输尿管及肾受累,可有血压升高等症状。

大约有40%~50%的患者合并不孕。

大约有17%~44%的患者合并盆腔包块(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肺及胸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出现经期咯血及气胸。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会阴切口内异症表现为瘢痕部位结节、与月经期密切相关的疼痛。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诊断?

1、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

2、影像学检查:彩超检查,主要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有价值,典型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影像为无回声区内有密集光点;经阴道或直肠超声、CT及MRI检查对浸润直肠或阴道直肠隔的深部病变的诊断和评估有一定意义。

3、腹腔镜检查:目前内异症诊断的通行手段是腹腔镜下对病灶形态的观察,术中要仔细观察盆腔,特别是宫骶韧带、卵巢窝这些部位。确诊需要病理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是内异症确诊的基本证据(但临床上有一定病例的确诊未能找到组织病理学证据);病理诊断标准:病灶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有炎症反应及纤维化。

4、血清CA水平检测:CA水平检测对早期内异症的诊断意义不大。CA水平升高更多见于重度内异症、盆腔有明显炎症反应、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或子宫腺肌病者。

5、可疑膀胱内异症或肠道内异症,术前应行膀胱镜或肠镜检查并行活检,以除外器官本身的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活检诊断内异症的概率为10%~15%。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治疗?

未合并不孕及附件包块直径4cm的患者,可首选药物治疗。

合并不孕或附件包块直径≥4cm的患者,有手术指征,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尽管腹腔镜检查可确诊,但非手术诊断已被证实高度可信,可选择的一线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口服避孕药及高效孕激素(唯散宁),二线药物包括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痛经也可考虑中医中药治疗。

GnRH-a是治疗内异症的有效药物,临床常见包括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能够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且内异症保守手术后GnRH-a的长程治疗(6个月)比短程用药可显著降低复发的风险,在内异症的长期管理中,GnRH-a可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如高效孕激素唯散宁,可以达到预防复发的目的。目前高效孕激素唯散宁在国内的上市显著提高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有效性及患者的依耐性。

子宫内膜异位症如何预防?

任何女性都不希望自己被内异症困扰,因此,女性朋友们必须要学会如何预防它。

1、经期注意卫生,用温开水清洗私密部位。

2、做好避孕工作,切勿流产,因为流产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其他的部位。

3、月经期不必要的盆腔检查也会很容易导致子宫内膜异位。

4、妇科手术应尽量避免接近经期,如果必须进行时,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挤压宫体,否则有可能将内膜挤入输卵管、腹腔。

5、及时矫正过度子宫后屈及宫颈管狭窄,使经血引流通畅,避免淤滞引起倒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jiannanzhong.com/lzcs/60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