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26天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

温馨提示

距离执医及助理医师考试仅有26天。考试迫在眉睫,对于知识点您是否已复习全面?

在所剩不多的复习时间里,建议同学们使用掌上题库随时随地练习真题,并利用题库中的「模拟考试」每个半天练习题,适应考试节奏。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掌上题库,快去刷题吧!

例题

女,48岁,G2P1,渐进性痛经6年,经量增多3年。查体:子宫如妊娠12周大小,质硬,活动受限,药物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是:(单选)

A、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

B、双附件切除术

C、子宫切除术

D、改良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E、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C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1.定义

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脐、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等,但以卵巢和宫骶韧带最常见。

2.病因

尚未阐明,异位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学说、诱导学说、遗传因素、免疫与炎症因素。

3.病理

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导致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囊肿、粘连形成,在病变区出现紫褐色斑点或小泡,最终发展为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质性结节或包块。

4.临床表现

:下腹痛和痛经、不孕、性交不适、月经异常、其他特殊症状(有异位内膜种植生长部位出现周期性疼痛、出血和肿块);

:双合诊时,可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直肠子宫陷凹、宫骶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方可扪及触痛性结节,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实性包块,活动度差。

5.辅助检查

:B超是诊断卵巢异位囊肿和膀胱、直肠内异症的重要方法。盆腔CT及MRI对盆腔内异症有诊断价值,但价格昂贵。

:用于监测异位内膜病变活动情况。

:是确诊盆腔内异症的标准方法。

6.治疗

: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

:仅适用于轻度内异症患者,定期随访、对症处理;

:适用于有慢性盆腔痛、经期痛经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及无卵巢囊肿形成患者。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孕三烯酮、达纳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者。手术方式有: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根治性手术;

:手术治疗前给予3~6个月的药物治疗,使异位病灶缩小再行手术。

二、子宫腺肌病

1.定义:

当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称子宫腺肌病。

2.病因:

目前认为是内异症由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多次妊娠及分娩、人工流产、慢性子宫内膜炎与腺肌症发病密切相关。

3.病理:

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呈球形,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镜检特征为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异位内膜腺体及间质。

4.临床表现:

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妇科检查子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且有压痛,经期压痛更甚。

5.治疗

:对于症状轻、有生育要求及近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烯酮、GnRH-a治疗;

:对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是否保留卵巢,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及患者年龄。

解析

患者有渐进性痛经且经量增多的症状,查体示子宫增大且质硬,考虑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目前药物治疗无缓解,考虑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术。是否保留卵巢,取决于卵巢有无病变及患者年龄。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执考复习利器「掌上题库」App,模拟试题,适应考场氛围。

执考助手

「每天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jiannanzhong.com/lzcs/75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