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良方——茯苓白术甘草汤1剂,主治肝囊肿(痰饮)
中医根据肝囊肿中之内容主要为水的特点,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系属“痰饮”范畴。正如《景岳全书》云:“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为痰涎”。故而治疗上采用通阳化饮法。而茯苓白术甘草汤为治疗痰饮要方,有温中化湿,健脾通阳,化气行水之功,用治肝囊肿甚为合拍。
方组:茯苓,桂枝、白芥子、三棱、莪术、郁金,焦白术、皂角刺,炙甘草。
加减运用:
胁肋胀满者,加柴胡、香附。
肝区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
囊肿偏大者,加浙贝母,橘红,制半夏,泽泻。
中医方解:“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非白芥子莫能达”,故白芥子当不能忘;皂角刺化痰托毒排脓;痰瘀同源,治痰勿忘逐瘀,故用莪术、三棱破血消积,郁金行气活血。诸药同用,使痰饮得化,囊肿自然消失。
注:中药方剂用量需辨证处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