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9月2日,第七期长征疑难肿瘤MTB(分子肿瘤专家委员会)医院如期举行。会议由海军医院承办,肿瘤科臧远胜主任团队领衔发起,病理科祝峙主任团队以及生信和分子生物学团队共同参与,从临床诊疗、病理和基因层面等角度进行多学科的讨论,为疑难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精准诊疗方案。
本期MTB会议热点:
析病理,揭开“炎性”肿瘤伪面纱,针对罕见肿瘤的ALK融合,ALK-TKI药物轮番上阵
HER2基因多位点突变,免疫联合多靶点TKI走在晚期胃癌治疗的最前线。
案例1
揭开“炎性”伪面纱,ALK融合指导罕见肿瘤长生存!
基本信息:
患者徐某,42岁,女
诊疗过程:
年11月患者因反复腹胀至外院就诊,腹部CT平扫+增强示:腹盆腔内巨大肿块,考虑附件来源可能性大(卵巢癌可能),并腹膜转移瘤,腹水。
-11-14:拟诊“卵巢癌”在全麻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大网膜切除+阑尾切除+肠脂肪活检+后腹膜活检)+肠、盆腔粘连松解术,术中探查:肿块来源于大网膜,双侧卵巢及输卵管肉眼未见明显肿瘤状物。手术快速病理活检:(大网膜)恶性肿瘤,瘤细胞体积大,区域呈条索状,待免疫结果进一步确诊;2.左卵巢局部束性结构,束壁周围细胞呈上皮样形态,似有非典型性,待常规进一步诊断,3.右卵巢、左右输卵管未见明确恶性成分。术后病理(大网膜+左右附件切除):1.(腹腔大网膜巨大肿物)HE片形态学上符合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伴梗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合免疫组化,考虑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交界或低度恶性),肿瘤大小约19*19*10cm,2.左附件:卵巢区域见滤泡性囊肿,输卵管慢性炎;3.(右附件、阑尾、小网膜、横结肠结节,右侧侧腹膜结节,后腹膜结节,肠系膜结节,左侧结肠旁沟)均未见恶性。
免疫组化:CK-,EMA-,Actin-,Desmin+,ALKp80+,CD68+,Ki67(30%+),CD-,s--,SOX-10-,SMA-,MDM2+/-,CD34-,STAT6-。术后患者未行抗肿瘤治疗。
-12-24(术后40天)患者自述下腹痛伴腹胀等不适,疼痛局限,为隐痛,医院超声提示腹腔积液及腹腔多发占位,遂留置导管持续腹腔放液中,腹水脱落细胞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复查手术标本ALKFISH检测阳性。
-01-15患者行克唑替尼治疗,具体:克唑替尼mg口服2/日,患者治疗后病情呈逐渐好转状态。
年3月复查PET肿瘤较前明显缩小。
年6月复查CT见腹腔团块影。提示较前进展。-06-30行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免疫组化结果:MDM2(+),CDK4(+),P16(+),ALK(D5F3)(+),CKpan(-),SMA(+),Desmin(+),Caldesmon(少量弱阳性),MyoD1(-),Myogenin(-)。患者后期病情进展快,迅速出现腹胀、腹痛。
-06-30行肝脏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上皮样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肉瘤。患者后期病情进展快,迅速出现腹痛和肝功能异常。
-7-9开始口服阿来替尼抗肿瘤治疗,治疗后自觉疼痛较前好转。
入院诊断:
腹腔恶性肿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ECOG2)术后病理:
年11月14日
基因检测:
年1月26日(血液)、年1月31日(组织)、年7月1日(组织)
讨论问题:
1、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
2、ALK融合及耐药?
病理团队分析:
从患者的病理检测报告分析,形态上看是梭形细胞,梭形细胞的肿瘤需要判断属于上皮源性还是间叶性?患者广谱细胞角蛋白(CK)表达为阴性,判断不属于上皮源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指标表达有阳性,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患者CD、Dog-1表达均为阴性,可以排除胃肠道间质瘤;患者CD34阴性,STAT6融合基因表达也为阴性,可以排除孤立性纤维肿瘤;患者有ALK基因的融合符合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病理特点,从患者-06-30免疫组化检测的报告中进一步看到SMA表达转为阳性,可以确认患者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另外,患者Ki67为30%,肿瘤侵袭性强;MDM2,CDK4表达阳性,提示为恶性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tumor,IMT)是一种以炎症为背景的、以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病,常见于肺、肠系膜、网膜、亦可见于头颈、躯干、内脏及四肢软组织;目前致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感染有关。一般而言IMT可经手术治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但少数患者存在复发、恶变、转移甚至致死的可能。
生信团队分析:
IMT中,约50%的IMT患者存在ALK融合,ALK融合的断点常发生在intron19,其partner以TPM3,TPM4,CLTC居多;该患者在年1月的检测报告中测得PRRC2B-ALK融合,该融合形式曾在一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性星形细胞瘤(SEGA)患者中被报道过,并经过FISH和IHC验证融合转录本的存在和蛋白的高表达,但该患者未针对ALK进行治疗;
既往文献表明,有多例ALK融合的IMT患者从克唑替尼或色瑞替尼治疗中获益,PFS时间7~34个月不等,因此NCCN指南中推荐对于ALK融合的IMT患者可针对ALK融合进行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临床团队分析:
本例患者在克唑替尼耐药后,再次活检发现ALKRP变异(年7月),推测该位点可能引起患者对克唑替尼耐药。曾在一例先后接受过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布加替尼治疗后的肺腺癌患者中,报道过ALKRP变异和GR变异,且二者呈顺式排列,该肺腺癌患者经劳拉替尼治疗2个月后,影像学评估为完全缓解。由于GR是较为常见的ALKTKI耐药位点,因此尚且不能判断单独的RP变异是否对ALKTKI耐药。
细胞学实验表明,ALKRP变异对克唑替尼不敏感,而对布加替尼、阿来替尼敏感。实际案例中本例患者经阿来替尼治疗后疗效评价接近PR。
由于IMT较为罕见,目前鲜有大规模队列研究,在一个纳入37名IMT患者的研究中,分别经免疫组化(IHC)和NGS进行了检测,发现85%的患者携带ALK、ROS1或PDGFRB基因融合,提示绝大多数IMT患者有从靶向治疗中获益的可能。在该研究中,26例患者经IHC验证为ALK阳性,约占总体70%(26/37),这26例ALK阳性患者中,有22例NGS证实存在ALK不同形式融合,4例未测到ALK基因融合,主要的融合伴侣为TPM3,TPM4,CTLC等基因。患者在初步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肿瘤较之前明显缩小,再次活检发现ALKRP变异,年7月9日患者服用阿来替尼,治疗后自觉疼痛好转,提示ALKRP是本患者克唑替尼耐药的原因,二代、三代ALK抑制剂能对其有效抑制,经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