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90622/7238516.html
针刺合谷、冲阳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例临床小结
——兼论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用针刺、按压、或其它方法,对穴位进行刺激时,一种痠、麻、胀、重感或其它特殊感觉,便从被刺穴位开始,沿着或大体沿着古典所述经脉循行路线传导的现象(经络感传现象),在针刺疗法中,颇为常见。因此,从控制感传的方向和强化感传的程度入手,去提高针刺镇痛的效果,都受到普遍的重视。
几年来,我用针刺合谷、冲阳等穴位治疗牙根尖周炎性疼痛例,对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实践证明,控制经络感传的方向和强化其感传程度,能收到较好的镇痛效果。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随处可行而又无付作用等优点。值得运用。
1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例,女性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2岁;农民例,工人80例,学生80例,居民例;全是汉族。所有病员,智力正常,能准确叙述病情及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情况。二、诊断依据:牙根炎周炎,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成。痛牙一般是龋齿,或有牙折裂史。常呈自发性持续性疼痛,甚者向颞部放射。垂直轻叩患牙,疼痛明显加重。咬合时,疼痛亦加剧,因此,不敢用患牙咀嚼食物。能准确指出痛牙所在。部分病员有患牙伸长感,或松动感。牙周软组织红肿,压痛,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
三、治疗方法:根据阳明经脉入齿中之说和“治病必求于本”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治疗时,针刺阳明经脉之原穴(合谷、冲阳)。
痛牙在右上(A区)取右冲阳穴;在左上(B区)取左冲阳穴;在右下(C区)取右合谷穴,在左下(D区)取左合谷穴。常规消毒后,用不锈钢毫针刺入穴内,进行捻转提插。每分钟捻转~次左右,捻转角度在~度之间,提插深度在0.5厘米左右。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捻转提插2~3分钟后,留针20~40分钟不等。留针期间,再捻针3~4次。多数患者,在此期间,疼痛减轻,或大为减轻,或完全消失。
为了进一步观察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寻觅加强针刺镇痛的方法,还作了以下试验。
1.接力试验:在部份A区或B区牙根尖周炎患者治疗中,针刺右或左冲阳穴,感传程度不高,镇痛效果也不明显者,又在相应之经脉上加刺足三里穴。经络感传程度和针刺镇痛效果则显著提高。
2.阻滞试验:在部份C区或D区牙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中,针刺右或左合谷穴,感传良好,镇痛效果亦佳。则在同一经脉阳溪穴之上方一寸左右处,加压阻滞(用指按压或绳索捆绕,松紧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经络感传和镇痛效果相应降低。但被阻以下部位,针感则扩大和加强。阻滞解除后,经络感传程度和镇痛效果复如前。
3.我们还在疼痛已消失的部分患者身上,再用同样参数针刺同一穴位,仅针刺部位出现针感,而不向任何方向传导(即呈隐性感传)。
除少数体温持续升高不降,根周软组织红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牙痛难忍,烦躁不宁者,及部分针刺感传不佳,或针刺感传良好,但镇痛效果不佳者,则辅以玉女煎(石膏、麦冬、熟地、知母、牛膝)加减治疗,每获良效。其余均不用其它方法治疗,以免影响观察结果。
2
观察结果一、感传分型:参照卫生部的统一标准,并结合其临床实际,分型如下:1.不敏感型:针刺后出现针下剧烈刺痛,心慌气紧,胸满腹胀等与经络感传毫无关系的现象,或针下似有针感,但不能明确言其性质,或针下仅有轻微痠、麻、胀、重感产生,而不传导及针感沿经(包括大体沿经)传导过肘(膝)关节,但不能过肩(?)关节者。
2.稍敏感型:当针刺激到一定程度时,针下所产生之痠、麻、胀、重感沿经(包括大体沿经)传导过肩(?)关节但不能传至病所。
3.敏感型:针刺入穴,感传旋即循经(包括大体循经)传至病所。不过此类病例甚少。
二、镇痛效果评级:
1.优良级:单刺合谷穴(或冲阳穴)或经“接力”后,疼痛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以及部分针刺镇痛效果良好,“阻滞”后镇痛效果暂时减弱,但取消“阻滞”后,镇痛效果随即如前的病例,亦暂列入此类。
2.有效级:针刺后疼痛减轻,但未完全消失。辅以中药治疗,其痛方止。
3.无效级;针刺后似觉疼痛减轻,或根本不减轻。辅以中药治疗,其痛则止。
三、结果记录:
不加任何暗示,完全根据病人陈述,记录感传现象和镇痛效果。
表1.各经络敏感类型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经络敏感
类型
总例数
优良级
有效级
无效级
X2
测验
例数
优良率(%)
例数
有效率(%)
例数
无效率(%)
不敏感类型
58.0
18.7
23.3
P0.01
稍敏感类型
75.8
32
24.2
0
0
敏感类型
4
4
.0
0
0
0
0
小结
61.0
18.2
20.8
由表1得知,各经络敏感类型,所出现之针刺镇痛优良率,随经络敏感程度增高而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
表2.“接力”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接力试验
不敏感型
优良级
X2测验
例数
例数
优良率(%)
接力试验前
0
0
P0.01
接力试验后
78.8
由表2得知,“接力”能提高针刺镇痛优良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
表3.“阻滞”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阻滞试验
例数
优良级例数
优良率(%)
X2测验
阻滞试验前
80.3
P0.01
阻滞试验后
70
46.1
由表3可知,“阻滞”能使优良率下降,经统计学处理,“阻滞”前后之优良率,差异非常显著。
表4.疾病患者与针刺感传的关系
针刺合谷例数
针刺前(牙痛时)60
针刺后(牙痛消失后)60
经络感传情况
感传过腕关节
针下微胀而不传导
由表4可知,牙痛消失后,由显性感传变成了隐性感传。
3
病例介绍患者瞿××,女,39岁,垫江县人。年4月8日因牙痛及腹部包块收入住院。入院前1小时许,右下牙疼痛,牙龈红肿,尿黄少,大便结,苔黄燥,脉数实。体温摄氏38.2度。右下腹有一球形包块,质硬、活动,压痛不明显。印象诊断:1、阳明实热牙痛;2、疑子宫肌瘤;3、卵巢囊肿。针刺右合谷时,针感沿着右手阳明大肠经脉传至痛牙处,并由承浆向下大体沿任脉传至包块部位,2分钟后疼痛消失。
又于年4月8日下午4时在针刺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合并输卵管结扎术。术前常规消毒人中、承浆,以30号不锈钢针刺入该二穴约0.5厘米。用G治疗仪通以低频脉冲电流。输出频率和强度以受术者能耐受为宜(旋扭摆在3~4格处)。胀重感传至下腹包块处,诱导5分钟,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子宫浆膜下肌瘤。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合并右侧附件切除术。手术历时2小时30分钟。术中镇痛良好,肌肉松弛尚可,内脏牵拉反应稍差,但探查时局部封闭百分之一奴佛卡因10毫升。受术者基本安静。血压、脉搏、呼吸平稳。按全国针麻统一评级标准,受术者,施术者,麻醉者一致评为一级。
次日上午,以同样参数,再针合谷,人中,承浆,仅针下微胀,不向任何方向传导。
4
小结与讨论通过针刺合谷、冲阳治疗例牙根尖周炎性疼痛的临床实践,观察到经络感传与针刺镇痛有以下内在联系。一、经络感传程度愈高,针刺镇痛效果就愈好。而针麻镇痛效果与经络感传程度亦有此联系。即经络感传程度愈高,针麻镇痛效果也愈好。此种关系,已为临床病例介绍所证实。但有的单位研究结果,与此相反。是否取穴和针刺强度不同,抑或个体差异所致,或其它原因造成,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接力试验能提高经络感传程度与针刺镇痛效果。据此设想,用接力法去控制经络感传的方向和强化其感传程度,从而提高针麻镇痛的效果。
三、阻滞试验可使阻滞以下部位之针感(痠、麻、胀、重或其它感觉)加强和扩散。据此设想,行针麻手术时,根据手术需要阻滞感传,使麻醉在手术野加强和适当扩大范围,收到提高针麻镇痛的效果。
四、观察对象,全属疾病羁患者,经络敏感程度较高。这与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教研组的报导一致,“病人健康人”5。疾病治愈后,感传程度显著降低,已为临床病例所证实。在选择针麻手术对象时,这些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五、少数病例,在针刺时,出现与感传毫无关系的现象。即现针下刺痛,心悸气紧,胸闷腹胀等现象。这种病例,镇痛效果甚差。为数虽少,但提高识别这种现象的能力,并尽力克服之,仍是针灸、针麻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其机制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经络感传是针刺疗法中的常见现象。针刺镇痛与经络感传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通过各种办法,诸如“接力”法,“阻滞”法等,去改变经络感传的动态过程,控制感传的方向和强化其感传的程度,能提高针刺治病和针麻镇痛的效果。
?本文摘自《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年11月04期。作者:邓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投稿gycx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