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病例回顾第56期

白癜风学术交流峰会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048364.html

作者:崔志明

病历资料

患者女29岁

主诉:发现盆腔包块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月经未来,无阴道流血,无腹痛腹泻等不适。外院B超提示卵巢囊肿,大小约3cmx3cm。服药后月经恢复规律。半年前停药后月经规律两月后再次出现月经未来,无阴道流血,无腹痛腹泻。于我院就诊,多次B超复查提示左侧卵巢内囊实性病灶,病灶逐渐增大,大小约为7.55*4.49*4.96cm。门诊拟“卵巢囊肿”收住入院。

既往史:无殊

实验室检查:CA.93U/ml↑血红蛋白94g/L↓

CT平扫

CT增强动脉期

CT增强静脉期

T1WI

T2WI

T1WI

T2WI

DWI

T1WI增强

卵巢颗粒细胞瘤病理:颗粒细胞瘤(成人型),区域间质呈卵泡膜细胞瘤样改变。

镜下所见:肿瘤细胞呈巢团状、片状或条索状分布,细胞核咖啡豆样,轻度异型,部分区域间质为卵泡膜细胞瘤样增生,肿瘤细胞岛状分布其间。

01概述

卵巢颗粒细胞瘤(ovariangranulosecelltumor,OGCT)是一种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一种具有内分泌(以雌激素为主)功能的卵巢肿瘤。其发病率占卵巢肿瘤的2%-4%,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40%-6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在绝经期后,青春期前者少见。

02临床特征

?临床约有70%的病人出现雌激素水平增高。

?非特异性卵巢肿瘤的症状,腹痛、腹胀、腹部肿块、压迫症状。

?发生于青春期及儿童期表现为性早熟。

?发生于育龄期女性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闭经及短期闭经后阴道流血等。

?发生于绝经后女性的典型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

?颗粒细胞瘤病人患子宫内膜癌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0倍。

03病理特点

●大体病理: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有包膜。大多数肿瘤内伴有不同程度囊性变,含清澈或血性液体。

●病理分型: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特征性病理结构:Call-Exer小体,小体为分布于瘤细胞群中的许多囊性小区,周围瘤细胞略成放射状排列,囊腔内含不规则网状或细丝状嗜酸性物质。

●镜下成人型:细胞呈多边形,核大而深染,胞质空泡,Call-Exer小体多见,有典型的核纵沟,核分裂象少。

●镜下幼年型:呈卵泡状,常被覆多层颗粒细胞,黄素化较明显,核圆深染,缺乏成人型OGCT的核纵沟,Call-Exer小体罕见。

04影像学表现

CT影像表现

CT平扫:

多表现为单侧附件区多房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以实性肿块内多发囊变最常见,少数呈单一较大囊性病灶,实性部分密度均匀或者呈混杂密度。

CT增强:

肿瘤实质强化程度不一,可无强化,仅有轻微强化或明显强化。

平扫

动脉期

静脉期

MRI影像表现

MRI平扫:

多数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有包膜,较大者可有分叶。

MRI典型征象:实性肿块内多发囊变。

TWI显示肿块实性部分与子宫信号相近,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囊内出血则高信号影。

T2WI为混杂信号,肿块实性成分和中等信号的间隔中可见多发囊性高信号,典型者呈海绵样或葡萄串状;囊内壁光滑、锐利,无乳头状结节,囊与囊间有厚薄不一分隔。

MRI增强:

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实性部分呈轻度至中度强化。

根据肿瘤内组织构成比例不同,分为3型:

I型为囊实性肿块(实质区比例约占1/3-2/3),此型最多见,囊变坏死区较多,呈以较厚纤维分隔的多房病灶,T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II型为实性肿块(实质区比例2/3),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肿瘤内多发囊变坏死区。

Ⅲ型为囊性肿块(实质区比例1/3),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图1-3图1-3分别为轴位T1WI压脂、T2WI及T1WI压脂增强扫描:可见左侧附件区团块状肿块,囊性成分较多,囊内较多新旧不一出血,呈T1WI及T2WI高或低信号(细箭头),实性成分(三角箭头)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粗箭头),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图4-6图4-6分别为轴位T1WI、T1WI压脂、T2WI及T1WI压脂增强扫描;可见右侧附件区类圆形肿块(粗箭头),肿瘤实质内多发大小不一囊腔(细箭头),呈“蜂窝状”或“海绵状”改变,实性成分增强扫描强化明显。

引用文献:邹玉坚,郑晓林,李建鹏,王刚,杨沛钦.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和CT特征性表现及与病理对照[J].中国CT和MRI杂志,,13(07):87-91.

鉴别诊断—卵巢囊腺癌

影像表现

◆以囊性或囊实性病灶为主,单房或多房,双侧多见

◆囊壁或囊间隔厚薄不均,壁或间隔厚度常大于3mm,内可见钙化或坏死

◆增强后囊壁、囊间隔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部分可见壁结节

◆肿瘤轮廓多不规则,无完整包膜,常侵犯周围器官常合并盆腔淋巴结肿大、腹膜种植转移及大量腹腔积液等恶性肿瘤表现

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囊壁和分隔厚度不均,乳头状突起相对少见,增强壁和内隔发生强化

浆液性囊腺瘤:多单房薄壁肿块,囊液呈均匀水样密度,分隔纤细,囊壁或分隔可见钙化,部分可见乳头状突起,相对较小,增强后可见强化

黏液性囊腺瘤:常为多房,囊壁和分隔厚度不均,乳头状突起相对少见,增强壁和内隔发生强化

小结

?卵巢颗粒细胞瘤(ovariangranulosecelltumor,OGCT)是一种起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

为最常见的一种具有内分泌(以雌激素为主)功能的卵巢肿瘤。

?发病率占卵巢肿瘤的2%-4%,占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40%-60%。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在绝经期后,青春期前者少见。

?影像特征多表现为单侧附件区多房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以实性肿块内多发囊变最常见,少数呈单一较大囊性病灶,实性部分密度/信号均匀或者混杂。

编辑:楼航宇审核:胡声

浙大四院医学影像中心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jiannanzhong.com/lzzl/8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