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家住在银川,距离青铜峡不是很远,但一直未曾去过,引以为憾。利用假期,开车带着媳妇孩子去看一看闻名遐迩的青铜峡,因为那里有黄河大峡谷、一百零八塔、拦河大坝、黄河坛等让人心仪已久的景点。
景区大门。到的比较早,游客比较少
早早出门,一路高歌行进,也是早早到了黄河大峡谷景区,游客寥寥无几。到了售票处准备买票,可被告知,因为近期下雨,上游来水量大,考虑安全因素,坐船游览黄河大峡谷项目暂停,也许下午会开放。闻此,有点小小的失望,正是计划坐船漂流百里浊浪上,着实领略大河盛景,人算不如天算,只好更改计划,去看看别的景点吧。
大坝起,截洪流,高峡出平湖
景区售票处的后面就是青铜峡谷中奔腾不息的黄河。传说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民众涂炭。大禹王受命治水,巡视各地,查看水清。到了牛首山这个地方,因得群山阻碍,水流不畅,只见洪水滔天,肆溢两岸。大禹见状,挥起一把青铜巨斧,将阻水之山一劈为二,洪水倾泻而下。劈山开峡之后,正值夕阳西下,阳光把牛首山染成了青铜色,蔚为壮观。大禹见此情景,便兴致勃勃地在峡谷的悬崖峭壁上用青铜宝斧刻上“青铜峡”三个大字,从此这段峡谷就有了青铜峡的美名。显而易见,这是骚人墨客们的美好想象和精彩演绎。
公元年,宋夏灵州之战,宋朝50万大军死伤40余万。宋神宗听取到灵州惨败的消息,夜不能寐,从此染病。次年九月,西夏10万大军攻破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宋朝3万守军几乎全军覆没。神宗闻讯,在早朝时面对群臣失声痛哭。元丰八年(年)三月五日,神宗含恨而逝。当时,随军西征的著名诗人张舜民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的惨烈,写下了《西征途中二绝》(一作《峡口山》)诗。诗云:“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凭君莫上望乡台。”这是史书中有关青铜峡一名的首次出现,也是青铜峡得名的由来。自秦汉以降,青铜峡狼烟烽狂,战事频仍,有史记载的兵事达数十起,说明青铜峡自古就是宁夏的军事要塞,西北著名的古战场。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站在河堤上放眼望去,滔滔黄河水泛着有些发红的光芒,自上游出甘肃、进宁夏、经中卫、到吴忠一刻不停地又向下游流去,心中既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感慨,也有“黄河,真特码的黄”的喟叹。面对黄河,左侧是拦河大坝,右侧是黄河铁桥,坝拦着水,桥通着车,一收一放,相望厮守,不离不弃,相得益彰。
拦河大坝于年开工建设,年竣工,高42.7米,长米,同时建成了装机30.5万千瓦的中国唯一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形成了一座容量为万立方米,回水5公里的峡谷型水库,库内可供游客泛舟游览和领略西北黄河自然风光。这也是黄河流域第二座水利枢纽工程。“高峡出平湖”,这既是人定胜天的伟大杰作,也是有效开发利用黄河的现实需要,也正因为大坝是能集发电、灌溉、防洪于一体,给银川平原带来了无穷的福祉,青铜峡才被誉为“塞上明珠上的明珠”。
黄河铁桥简介,60岁了,历史非凡
黄河铁桥就是为修建拦河大坝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而建的,是宁夏境内第一座黄河大桥,于年7月建成通车,桥长.3米,桥面宽4.5米,桥面两侧辅道分别铺设宽0.8米的木板人行道。桥身有七孔折穿式花梁和折装式桥梁等组成,6个桥墩采用木桩及铁丝笼片石结构。桥两端边跨采用美国、加拿大制造钢桁架,每组长49米,自重吨。中跨采用5组英国制造的ESTB军用钢梁(半穿式),每组长35米,自重吨。漫步桥上,铁桥钢梁上镀着的美国、英国、加拿大钢铁生产厂家的英文及年份铭牌依稀可辨,这些让人肃然起敬。铁桥钢梁上的3.5万个铆钉坚实如故,半个多世纪前的二战军用钢梁辗转架设在青铜峡黄河之上,让人对当年参与设计搭建的兰州铁路局桥梁队的建设者们敬仰万分。
当年钢材出厂时间,货真价实的进口货,不远万里来到了宁夏
漫步在桥上,细细倾听着摩托车、自行车在铁桥上驶过的声音,这半个多世纪的交响,直到今天仍然是那么的铿锵有力。倾听铁桥过去走过的脚步,回想年7月1日,横跨黄河两岸的青铜峡铁桥正式通车。火车汽笛的轰鸣声在青铜峡谷上空回响,一列火车在欢呼声中徐徐驶过黄河铁桥,奔向火热的拦河大坝工地……
桥梁上的钢铆钉,细节见证“工匠精神”
青铜峡黄河铁桥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记忆,见证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对我国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对于长期生活工作在此的人们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铁桥将以其无法替代的工业遗产价值,重新担负起展现时代风采的重任,继续书写着新的历史。
当年报道铁桥通车的新闻:一起架合东西岸,千年心愿今实现
鬓满霜撰文不易,打赏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