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病情分析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阑尾肿瘤中发病率约为0.2~0.3%,在阑尾切除病例中不到1%,属于交界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瘤细胞可以脱落至腹腔造成种植性播散和复发现象,它的症状与慢性的阑尾炎极为相似,要解决该肿瘤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47岁的患者翟女士,因“下腹胀痛1天,加重半天”于年03月08医院妇产科就诊。
入院情况
入院后,经医生查体得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明显异常。下腹部压痛明显,右侧肌卫(即肌抵抗,是肌肉对局部触、压痛刺激的对抗性收缩,常出现于腹膜炎症状),反跳痛明显,腹肌紧张。医生随即为患者安排腹部有关的超声波检查和相关常规检测——
妇科彩超:子宫前位,前后径4.8cm,内膜1.1cm,前壁探及大小约0.5x0.4cm的减弱回声团,双附件区未见明显团块回声,盆腔探及深度约2.0cm的液性暗区;
肝胆胰脾彩超:肝脏、胰腺、脾脏未见异常,腹腔积液(腹腔内探及深度约4.0cm的液性暗区)。
泌尿系彩超:右肾钙化灶,嘱定期复查,泌尿科随诊。
阑尾彩超:右下腹阑尾区未见明显肿大阑尾声像。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切片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血常规:白细胞10.7x10-9/L,中性粒细胞86.7%。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妇产科在采用头孢曲松钠、奥硝唑抗感染治疗,阴道冲洗、上药等对症治疗后,患者腹痛无明显缓解,且以右侧疼痛最为明显。妇产科立即邀请外一科进行会诊。
经外一科专家会诊后判断:1、腹痛:急性阑尾炎或腹膜炎;2、腹腔积液;3、盆腔炎性疾病待诊,随即将患者转入外一科。
专家诊断外一科专家根据患者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发现:1、肝左叶约0.6cm低密度无强化小结节,多系肝囊肿;2、盲肠末端管壁增厚,阑尾显示不清,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右髂窝-盆腔积液,邻近小肠管壁肿胀、增厚,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系膜增厚,炎性改变或其他,请结合临床,随访复查;3、肝周少量积液;4、宫腔少量积液,请结合临床;5、子宫右旁圆椭圆形低密度影,多系附件囊肿。
患者CT平扫视频图片
患者CT平扫视频
由于患者疼痛仍未缓解、情况越发危急,要想确定具体病因和病灶情况,必须通过手术开腹进一步探查。
案例解读
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阑尾肿瘤中发病率约为0.2~0.3%,在阑尾切除病例中不到1%,属于交界性或者低度恶性肿瘤,瘤细胞可以脱落至腹腔造成种植性播散和复发现象。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的症状与慢性的阑尾炎极为相似。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包括x线、超声和CT检查。
阑尾示意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可引起阑尾穿孔和肿瘤细胞的播散,因此,应该积极进行手术治疗。阑尾粘液囊肿可以导致多器官临床表现,其并发症主要有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腹膜粘液假瘤形成、囊肿破裂、囊肿继发感染、囊肿坏死出血等,而解决该肿瘤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经患者同意及积极术前准备后,于患者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患者右侧下腹部及盆腔见大量黄色胶冻样粘液,回盲部肠管、系膜及网膜水肿。盲肠末端浆膜不光滑,见红色充血颗粒样物,阑尾距根部约1cm处见一约1cm肿物,肿物穿孔,有黄色胶冻样粘液流出;子宫增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术中病灶图片1(图片已处理)
术中诊断:1、阑尾粘液腺癌(待诊)伴穿孔;2、全腹膜炎;3、腹腔积液。
患者的情况已不容耽误,主治医生当即决定,在术中行行阑尾切除+网膜组织活检+腹腔引流术,手术十分顺利。
术中病灶图片2(图片已处理)
术后根据病理检查报告单显示:阑尾:低级别阑尾粘液性肿瘤伴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建议密切随访。这与医生在术前和术中的诊断相符合。
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单
术后,主管医生每天为患者进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患者在住院期间恢复良好,无不适,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正常。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医院外一科团队温馨提示:阑尾低级别粘液性肿瘤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具体手术方式与囊肿部位、大小、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而定。
阑尾远端2/3的较小囊肿,与周围无粘连且阑尾根部完整者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全阑尾型或盲肠根部型,可行阑尾切除加回盲部部分切除术。当阑尾侵犯近1/3或与邻近盲肠回肠有粘连时,宜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阑尾腔内粘液球多、腔内压力高、且囊壁薄时容易引起阑尾破溃,粘液球经破口溢出导致腹腔内广泛转移。切除的阑尾粘液囊肿,常规送病理检查,对诊断为恶性阑尾粘液囊肿者,应作进一步的手术处理。
医院
医院已有60余年建院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康复、保健为一医院。
医院住院部17层大楼,开设有:骨科、肿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疼痛康复科、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儿科、口腔科、眼耳鼻喉科、肛肠科、碎石科、麻醉科、ICU、急诊科、皮肤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承担成都市东北片区居民医院疑难危重病人诊疗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任务。
医院特色科室为骨科、肿瘤科。
医院骨科主任杨天府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骨科主任潘显明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秦红照院长(主任医师、医院院长)、杨勇(主任医师、副教授、骨科硕士)、王敏(副主任医师)等领衔的专家团队。
医院骨科现有骨一科、骨二科、中医骨伤科“三驾马车”。诊疗范围包括创伤骨科(上肢、下肢关节骨折,关节周围及骨盆等复杂骨折)、骨关节病(髋、膝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脊柱外科(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颈腰椎骨折、椎体滑脱、脊柱脊髓损伤等)、骨病康复(各类骨伤康复、骨关节病康复等)等。尤其在颈椎病、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病等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为不同情况病友提供更加专业且个体化的治疗服务。
科室配备专业手术显微镜、GE“C”型臂、德国Wolf(狼牌)关节镜和椎间孔镜、骨科手术床、骨科牵引床等手术器械。
医院近年来不断引入专业设备。1.5T磁共振、CT机、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电子肠胃镜、关节镜、狼牌腹腔镜等医疗设备。
医院近年来不断加强专家力量。医院引进知名专家(医院外科主任杜景平教授、医院骨科主任杨天府教授、医院骨科主任潘显明教授、原市二院心内科赵思勤主任、医院妇产科鲁美丽主任等)医院诊疗水平。
我院现以骨科、肿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妇产科为重点的优势学科。
为响应卫计委号召,根据目前成都老龄化趋势,我院还开展了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专业贴心化服务,满足多样化需求。
福利贴士
为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增强居民的健康保护意识,医院每周六定期入社区,为来往的居民宣传健康常识以及国家基本医疗政策。
同时为广大居民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讲座、健康咨询等服务,让社区大家庭更温暖、更和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部分信息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