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80%发生于卵巢,其余依次发生于子宫阔韧带、直肠陷窝、盆腔腹膜、腹部手术疤痕、脐部、阴道、外阴、阑尾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生30~50岁经产妇,育龄期女性的患病率约为10%~15%,不孕女性高达20%~30%,慢性盆腔痛女性为40%~60%。
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到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局限于一处肌壁内,伴有增生的平滑肌所环绕形成的团块,它不是真正的肿瘤,但与平滑肌瘤相似,故称子宫腺肌瘤。
若异位内膜出现在卵巢,反复出血可致卵巢体积增大,形成囊腔,内含黏稠的咖啡色液体,称巧克力囊肿。
典型病例1患者女,41岁,既往有痛经史。
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形态饱满,被膜光滑,子宫前、后壁厚分别约15mm、45mm,后壁肌壁回声不均匀,内可见多个囊性回声及强回声光斑,内膜前移,厚约8mm。
左附件区可见一囊性包块,大小为71x52mm,形态规则,轮廓清晰,见包膜回声,内可见密集光点回声;右侧附件区未探及异常回声。CDFI:囊性包块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子宫肌壁回声改变(子宫腺肌症可能);左附件区囊性包块,考虑巧克力囊肿。
术后病理:子宫腺肌症,左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图1子宫后壁肌壁回声不均匀,内膜前移
图2左附件区囊性包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
图3左附件区囊性包块周围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典型病例2患者女,51岁,既往曾有痛经史。
超声检查:子宫后壁肌壁间可见一个低回声团块,大小约71x70mm,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余肌壁回声均匀,内膜厚约8mm,清晰,位置稍前移。CDFI:子宫后壁肌壁间低回声团块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低回声团块,考虑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瘤声像。
术后病理:子宫腺肌瘤。
图4子宫内膜清晰,略前移
图5子宫后壁低回声团块,内可见较丰富的短棒状血流信号
典型病例3患者女,33岁,剖宫产术后1年,月经期下腹部隐痛不适。
超声检查:左下腹疤痕处皮下脂肪层内可见一个低回声结节,大小约18x14x10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CDFI:结节周边可见短棒状血流信号,RI:0.66。
图6剖宫产疤痕处脂肪层内低回声结节
图7显示结节内血流信号
图8显示结节内血流频谱
1年后患者月经期复查:左下腹皮下脂肪层内可见一个混合回声包块,大小约25x24x19m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及强光斑。CDFI:结节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左下腹皮下混合回声包块,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
术后病理: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图9包块大小25x24x19mm
图10显示包块内血流信号
典型病例4患者女,35岁,1年前曾行会阴侧切分娩。月经期会阴部痛疼,最近在疼痛部位可摸到一包块,月经过后仍会有些褐色分泌物排出。
超声所见:左侧会阴部见一混合回声包块,范围约20x16m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内不规则液性暗区,可见一低回声带,宽约3mm,与阴道左则壁相连。CDFI:混合回声包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
超声诊断:左侧会阴部混合回声包块,考虑内膜异位症。
随访手术结果: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
图11包块与阴道左侧壁相通
图12包块边界不清,内见少许不规则液性暗区
图13包块内未见血流信号
总结子宫内异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存在发展至癌前病变和恶性转化的可能性。卵巢内异症恶性变的发病率约为0.6%~0.8%,但其他部位内异症的恶性转化很罕见。即使手术和激素治疗后,残余的子宫外内异症病灶也可能发生恶变。3.65%~11.1%的子宫内异症恶变位于阴道。
⊙学术主编/刘德泉⊙责任编辑/高瑞秋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正规医院白癜风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