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芬教授治愈卵巢囊肿病案一例

李某,女,36岁。

初诊时间年12月2日

主诉:发现左侧卵巢囊肿5个月。

初诊:年7月22医院查妇科彩超,发现盆腔内囊性占位(8.1cm×4.1cm)。3个月前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年11月25日复查彩超:左侧卵巢囊肿(66cm×34cm)。既往月经:7/23~25天,量中,色暗,有块。经前乳胀明显,伴腰酸,小腹隐痛。LMP:年11月7日,量色质同前,7天净GP1L1A3。年10月曾黄体破裂1次,服中药治疗好转。有乳腺增生病史多年。平素感左侧小腹隐隐刺痛,劳累后加重,口渴。纳欠佳,眠可,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沉涩。

中医诊断:癥瘕。

西医诊断:卵巢囊肿。

辨证分型:湿热瘀结证。

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散结。

处方:茯苓18g,连翘12g,赤芍12g,白芍12g,生薏苡仁30g,黄芩12g,制鳖甲12g(先煎),败酱草18g,生牡蛎30g(先煎),益母草12g,酒萸肉12g,炒白术12g,柴胡12g,车前草12g,茜草12g,生蒲黄15g(包煎),皂角刺12g,鸡内金12g,冬瓜仁12g,白芷12g,麦冬12g,炙甘草6g。14剂,水煎服,日1剂,嘱其忌食辛辣燥热之品。

二诊(年12月17日):服药后大便偏稀。LMP:年12月7日,量中,色红,无腹痛,7天净。左侧小腹刺痛减轻无口渴。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黃,脉沉涩。

处方:上方去麦冬,加山药15g。28剂,水煎服,日1剂。

三诊(年1月28日):LMP:年1月6日,量中色红,无腹痛,7天净。偶有左侧小腹刺痛。纳、眠可,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涩。今日复查B超示:卵巢囊肿(3.5cm×2.lcm);盆腔积液(2.9cm×0.7cm);宫颈囊肿。

处方:上方加丹参15g,五灵脂12g,延胡索18g,香附12g。28剂,水煎服,日1剂。

四诊(年3月10日):服药后无不适。LMP:年3月2日,量中,色红,有少许血块,经行无不适,5天净。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沉细。今日复查B超示:子官及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按: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其病因主要与气滞,痰湿,血瘀有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其病因“多因经脉失于将理,产褥不善调护,内伤七情,外感六淫,阴阳劳逸,饮食生冷,遂致营卫不输,新陈干杵,随经败浊,淋露凝滞,为癥为瘕”。患者素体脾虚,健运失职,湿浊内停,聚湿为痰,痰湿阻滞冲任胞脉,与气血相结,渐积成癥。且患者有多次流产史,瘀血留滞胞络,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湿热瘀结,气血运行不畅,故经前乳胀,小腹刺痛。瘀久化热,邪热伤津,则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苔黄。方中薏苡仁、茯苓、益母草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为君。败酱草、连翘、车前草、冬瓜仁清热解毒,消痈排脓;赤芍、白芍合用,既可活血化瘀,并能缓急止痛为臣。牡蛎、鳖甲软坚散结;茜草、蒲黄凉血活血;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酒萸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柴胡理气,舒肝解郁,气行则血行;鸡内金健胃消积;皂角刺活血消肿排脓;白芷辛温,既燥湿消痈排脓,又能防诸药过于寒凉阻碍气血运行;麦冬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

一个提供女性健康知识的窗口

一个探讨女性健康生活的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jiannanzhong.com/lzcs/5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