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这些是你需要知道的知识
一、基本健康管理
1、离开家乡在外地生活和工作要更加 释义:离开家乡,出门在外打拼,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家人和孩子生活得更幸福。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失去健康,不仅不能挣钱,还会因病致贫。为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必须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2、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找医生咨询,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释义:国家为全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在流入地(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居住半年以上的居民,不受户籍限制,都可以到所在城市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或所在乡镇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获得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
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计划生育基本服务包括避孕药具、计划生育手术服务等。
可受理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违反卫生法律法规案件的举报、投诉,受理公众对公共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供我国有关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保健方面的咨询服务等。为广大市民和家庭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学育儿、性与生殖健康、艾滋病与不孕不育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二、就医和医保
1、生病后要及时就医,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诊,不去“黑诊所”,按照医嘱用药。
释义:发现健康问题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时机及时采取措施,重视疾病早期症状,如有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小病在社区、医院、康复回社区”。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就诊,医院,可以节省时间、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医院等,在那里工作的医生都是具有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行医执照,可为患者提供细致、全面的健康服务。不要到没有行医执照的“黑诊所”去看病。任何药物(中、西药等)都有不良反应,遵照医嘱用药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可擅自使用、停用或增减药物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
2、参加城乡居民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可向现居住地社保部门申请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释义:目前,我国居民在城镇就业后,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乡居民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按规定比例报销医疗费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三、性与生殖健康
1、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释义: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目前,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在预防艾滋病、性病方面,安全套是性交过程中的一道防护墙,可避免直接接触性伴的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或血液,从而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性。 采用安全性行为,避免多性伴、无保护等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基本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性病。如不正确使用(如射精前使用)或不坚持使用安全套,将大大降低其预防效果。因此,使用前应知晓并掌握安全套的正确使用方法,性交前要检查安全套的有效期,打开后要检查有无破裂、变质等情形,使用过程中应避免滑脱或破裂。2、育龄女性应当选择安全的避孕措施,防止意外怀孕,减少和避免人工流产。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可免费获得避孕药具。 释义:意外怀孕以及人工流产对女性的身心有较大的危害,对其伴侣或家庭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育龄夫妻或恋人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如坚持使用安全套、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环)、口服或注射长效避孕药、结扎、事后服用紧急避孕药等措施,避免意外怀孕,减少和避免人工流产。 在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乡镇计生办等地点由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发放免费避孕药具。在“一站式”办证服务大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分场地(小区、医院、药店、宾馆、流动人口集中处)设有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机等,提供24小时服务,供群众自取。一些地区还推出了通过网络发放免费避孕药具,登录相关网站后,支付快递费,通过快递配送。3、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县级定点服务机构可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释义:为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国启动实施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为农业户籍计划怀孕夫妇免费提供优生健康教育、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孕前优生服务。免费服务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予以保障。流动人口中符合生育政策的农业户籍计划怀孕夫妇,在准备怀孕前可到现居住地县级定点服务机构,妇幼保健机构,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获得优生咨询指导服务,为孕育健康宝宝做好孕前准备。4、女性孕期接受至少5次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释义:女性怀孕后及时到助产服务机构建卡,接受产前检查,整个孕期接受至少5次产前检查。孕期过程中,如果返乡或者外出待产,要携带好产检记录到新居住地的助产服务机构登记,并连续接受产前检查。产科医生若建议需要做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则应该接受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出生。所有孕产妇均要求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安全。
四、儿童健康
1、孩子出生或变更生活地点后,要到就近的疫苗接种门诊登记,按时接种疫苗,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释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疫苗能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我国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免费为适龄儿童提供接种一类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等,预防12种传染、感染性疾病。孩子出生1个月内应到居住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次接种疫苗时应携带预防接种证,儿童在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是儿童的基本权利,儿童监护人应按照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因为返乡探亲或在城市间搬迁等原因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2、父母应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特别是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尤为关键。 释义:为人父母养家挣钱,应尽量克服困难,把0-16岁的孩子带在身边养育,尽量不与孩子长期分离。按时带0-6岁的孩子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卫生院)参加定期体检(儿童保健), 释义:意外伤害对孩子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必须高度警惕,尤其是日常生活当中父母或养护人应具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及时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平时注意加强对孩子的正面教育和引导。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复杂,造成孩子意外伤害的风险较高,应避免在生产经营场所照看小孩,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
五、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
1、经常与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和老人联系、交流,积极承担抚养和赡养责任。 释义:出门在外打拼,是为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得更幸福。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那里得到温暖的情感,那么他们将在生活中充满自信,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对待人生。对于勤劳一辈子依然看家守院的父母而言,他们对于远在异乡儿女的惦念,远远超过对自己身体的中医白癜风医院皮肤病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