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分享跟诊马德孚教授之日常系列热入

跟诊马德孚教授两年有余,马教授在临证中常诊治月经期间出现外感证的患者,询问时患者常按一般治疗而效罔,亦有患者表示月经期过后未经治疗,外感症状可以自动缓解。详细追问,有一部分患者曾有正值经期而外感的病史,以后每至经期就出现恶寒、呕噁、头痛、全身痠楚、咽痛、牙痛、咳嗽、鼻塞流涕、甚至发热、停经、重者发狂谵语的症状,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马教授认为此病乃《伤寒杂病论论》所载之“热入血室”证,在现代临床并不少见,但易被忽视及误诊,不可不察。

专家:马德孚

主治:妇科疑难杂症、习惯性流产、不孕、不育、内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教授、主任中医师、新疆名老中医。原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伤寒论》、《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乌鲁木齐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高等院校《金匮要略》新世纪全国教材编委。早年师承当代伤寒学泰斗李培生和伤寒学大家杨百茀,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50余年,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理论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擅长中医治疗内、儿、妇科常见病症及疑难杂症,尤擅妇科疑难杂症,如子宫肌瘤、卵巢、附件囊肿、乳腺囊肿及纤维瘤、月经期感冒,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不孕等。对于内科疾病如胆囊炎、慢性胃炎、肝炎、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等,效果俱佳。

《伤寒杂病论》有关“热入血室”原文如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静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阳明病,下血讝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者愈。”

有关“经水适来”、“适断”及“血室”的注释,诸家蜂起,不予详细讨论,在此认为“适来”是正值经行期间,“适断”为正值月经期尽的意思,“适来”、“适断”当作为正值行经的全程来理解,如分别作为两层意思来理解,有失原文之本意。而“血室”可以理解为下焦,为生理部位,其中囊括了冲任、胞宫、膀胱等臓腑。

“热入血室”发作机理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一、因行经之时血室空虚,感受外邪,外邪乘虚而入与血相搏成为感而即发之病因;

二、有些患者曾有过行经期外感的病史,因正气不足导致外邪伏居于下焦,以后每到经期,气血亏虚,伏邪乘虚外发作祟而变斯症,是伏气外发为患之机理(有如《黄帝内经》所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机理),因不同于一般的外感疾患,故命名“热入血室”,以便与一般外感病相区别。

邪陷下焦,下焦含血室,且为冲任所过之地,往往还易致气血瘀滞,因此马教授在临床治法上宗叶天士之说,取小柴胡去甘药加活血调气之品,在经前使用效果尤佳,一般经过两三个月经周期即可痊愈。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主方,具有和解表里、透邪外出的作用,“热入血室”运用小柴胡汤之机理在于:

1、热入血室为外邪内陷于下焦,伏在气血之间或阴阳两界,而小柴胡汤具半表半里之剂,有从里透表、从阴出阳之功,故能从血中透邪外出,正如叶天士所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机理,使内陷之邪外达而解。

2、妇人以血为本,以肝用事,冲任之脉及血室内隶于肝,肝胆互为表里,邪内伏于臓,治其所合之腑,使邪有出路,故仲师明训“诸病在臓,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所以疏泄胆腑,使伏于血室之邪从少阳转枢,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叶天士在他的《温热论》中,详细论述了伤寒、温病的热入血室的证治说:“仲景立小柴胡汤:提出所陷热邪,参、枣扶胃气,以冲脉隶属阳明一也,此与虚者为合治,若邪热陷入,与血相结者,当宗陶氏小柴胡汤去参、枣加生地、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若本经血结自甚,必少腹满痛,轻者刺期门,重者小柴胡汤去甘药,加元胡、归尾、桃仁;夹寒加肉桂心;气滞者加香附、陈皮、枳壳等……”。

王孟英总结前人经验,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温邪热入血室有三证。

1、如经水适来,因热邪陷入而搏结不行者,此宜破其血结;

2、若经水适断,而邪乃乘血舍之空虚以袭者,宜养营以清热;

3、其邪热传营,逼血妄行,致经未当期而至者,宜清热以安营”。

他们都发展了仲景对热入血室的治疗。

马教授在几十年临证中治疗上百例,均获良效,最近又诊治一例,在此把经验分享供大家参考。

患者:马*,女,38岁

首诊:年1月31日

近一年每逢行经即咽痛,咳嗽,无发热,末次月经年1月20日,4—5天净,月经周期准时,时有少许痛经,少许乳胀。自述有子宫肌瘤但未带报告。

舌苔白腻,舌尖红,脉弦细。

处方

黄芪20,太子参20,当归15,山萸肉20,菟丝子12,覆盆子20,玄参12,天冬10,知母10,苡仁30,竹叶10,茯苓20,桃仁10,三棱10,莪术10,柴胡9,益母草15,岗梅根12,连翘12,甘草6

嘱其一定在下次月经来前4-5日复诊。

7剂,一日一剂,两次服用

二诊:年2月14日

年2月3日中山大学附三院B超:

子宫正常大小,内膜7mm,子宫肌瘤13*12mm(前壁),8*4mm(左侧壁),内部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子宫肌层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余无不适。

舌苔薄白腻,质暗,舌尖红。脉:双关弦。

处方

柴胡10,黄芩9,法夏9,桃仁10,三棱10,莪术10,当归15,川芎10,白芍20,益母草15,制香附6,苡仁30,元胡12,茯苓20,玄参12,连翘12,岗梅根15,桔梗10,甘草6,郁金10。

4剂,一日一剂,两次服用

回访:年3月1日

本月月经期间已无咽痛、感冒症状,末次月经年2月19日,5天净,经行顺畅。

后按

经过这些患者的治疗,有个大胆的想法:

与月经周期紧密相关、发病具有正值行经期间的规律,或月经期中得病后迁延不愈的病证可试着考虑从小柴胡加味治疗,当然也须遵仲师告诫:“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师承学员施曌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8号

预约电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jiannanzhong.com/lzyj/8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