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癥瘕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病史: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和不孕史;经期、产后感受外邪;长期情志不舒。
(2)症状:盆腔囊性包块,或胀、或满、或痛。
(3)妇科检查:触及子宫旁有囊性包块,活动度欠佳。
2.西医诊断:(1)症状:下腹部囊性肿块,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
(2)体征:典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检查时可发现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处触及囊性包块,多活动度差,亦有活动度良好者。
(3)辅助检查:①影像学检查:盆腔超声: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图像特征多为单房囊肿,位于子宫的一侧或双侧,囊壁较厚,囊内为均匀分布的细小强光点。采用超声检查标准,96%的患者可预测良性附件肿物。如肿物囊性、单房、单侧,小于10cm且边界规则,则良性可能性大。盆腔MRI:根据MRI和T2信号强度,评价囊肿液的密度及其铁浓度,有利于检测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的存在。②血清CA值≤U/ml。
(二)证候诊断
1.气滞血瘀证:腹中积块,固定不移,经前、经行下腹胀痛、拒按。前后阴坠胀欲便,经血紫黯有块,块去痛减,胸闷乳胀。舌紫黯有瘀点,脉弦涩。
2.寒凝血瘀证:下腹结块,经前或经行小腹冷痛,喜温畏寒,疼痛拒按,得热痛减。经量少,色紫黯,或经血淋漓不净,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紧。
3.湿热瘀结证:下腹结块,经期腹痛加重,得热痛增。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质粘。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粘。舌质紫黯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痰瘀互结证:下腹结块,婚久不孕,经前经期小腹掣痛,疼痛拒按。平素形体肥胖,头晕沉重,胸闷纳呆,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舌黯,苔白滑或白腻,脉沉。
5.肾虚血瘀证:下腹结块,经期或经后腹痛,痛引腰骶。不孕或易流产。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行量少,色淡黯质稀或有血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黯滞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推荐方药:琥珀散(《医宗金鉴》)加减。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等。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丹莪妇康煎膏等。
2.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推荐方药:少腹逐瘀汤(《金匮要略》)加减。小茴香、干姜、肉桂、当归、川芎、赤芍、没药、蒲黄、五灵脂、延胡索、三棱、莪术等。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3.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推荐方药: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减。丹皮、黄连、当归、川芎、生地、赤芍、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黄柏、红藤、薏苡仁、三棱等。
4.痰瘀互结证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推荐方药:丹溪痰湿方(《丹溪心法》)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熟地、白芍、海藻、昆布、贝母、三棱、莪术、水蛭、荔枝核、夏枯草等。中成药:散结镇痛胶囊。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调经、活血化瘀。推荐方药:归肾丸(《景岳全书》)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延胡索、三七等。
(二)针灸治疗:辨证选择体针穴位和灸法。
1.体针:
主穴:关元、中极、会阴、三阴交(双侧)、血海(双侧)、子宫(双侧)、足三里(双侧);气滞血瘀证加太冲、次髎;寒凝血瘀证加地机、行间、归来,配灸法;湿热瘀结证加阴陵泉、下髎、太冲、曲池;痰瘀互结证加丰隆、阴陵泉;肾虚血瘀证加肾俞、太溪、肝俞;采取平补平泻法,于月经干净后至月经来潮前开始治疗,隔日治疗一次,疼痛严重时每日治疗1次。
2.灸法: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艾灸、温盒灸、雷火灸等疗法。可应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在小腹部穴位施以艾灸,至皮肤红润,或在腹部穴位施以温针灸,非月经期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
(三)外治法1.直肠给药中药灌肠或直肠滴注推荐方药:三棱、莪术、丹参、寄奴、乌药、元胡、当归、生地、琥珀、肉桂、赤芍、甲珠。随症加减。上药水煎取液(多少毫升),适宜温度(具体温度是否需要写清楚),保留灌肠。可选用结肠透析机或电脑大肠灌注仪灌肠。
2.中药外敷:下腹部或腰骶部。可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随证加减,进行穴位贴敷、脐疗等。
(四)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证型,选择应用微波治疗仪、光子治疗仪等。
三、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全部消失,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症状(包括瘀血证候)基本消失,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内膜异位囊肿三径之和缩小1/2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消失。
有效:症状减轻,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经妇科检查,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缩小1/3以上,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
无效:连续服药一个治疗周期以上,B超检查囊肿三径之和无改变或缩小不足1cm,自觉症状减轻或无改变。
(二)评价方法1.下腹部肿块消失或体积减小或未变化。2.盆腔体征:肿块消失或肿块减小或压痛减轻。3.血清CA水平改变。
医案?卵巢囊肿
原创吴喜荣王三虎
邓女士,28岁,湖南祁东人。年7月23日初诊医院。以“腹部疼痛3年,加重1月余”为主诉。年5月30医院,依B超右侧卵巢囊肿,大小7*8cm,确诊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因未婚拒绝手术,经人介绍寻求中医保守治疗。询平素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腹痛,腹胀,逐年加重,腰酸困,饮食喜辛辣刺激,眠差耳痛,二便可。舌淡红,有裂纹,苔厚,脉沉虚细滑。
辨病:症瘕。
辨证:肝郁气滞,瘀血内停,食积脾虚,寒热错杂,阴虚湿热并见。
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活血,消食化积,止痛消症。
方选: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味。
处方: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薄荷8克,桂枝3克,干姜5克,小茴香5克,元胡10克,没药10克,赤芍12克,蒲黄炭10克,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桃仁10克,莪术10克,红花10克,陈皮10克,鸡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炒酸枣仁15克,石斛20克,知母10克,百合15克,制首乌30克,黄连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后坚持每周来诊1次,多种症状渐次减轻。年7月23日第8诊,B超提示:右附件囊肿较前缩小,大小4.6*3.6cm。仍效不更方,守方再用。
年10月8日第16诊。再服上方57剂,腹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好转。现有行经期腹痛腹胀。当日查B超:右附件囊肿,大小3.9*1.4cm;精神可,二便可。舌暗红,苔厚,脉弦细滑。方证相符,效果已显。药随证减,缩小其制,方能持久。
当归10克,白芍10克,莪术1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陈皮10克,鸡内金15克,焦三仙10克,黄芩8克,夜交藤20克,黄连5克,桔梗10克,干姜5克,炙甘草10克,防风10克,僵蚕10克,浙贝母10克,知母10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7剂。
年12月7日第21诊,腹痛症状消失,无明显不适。查B超: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舌淡稍暗,苔白厚,脉稍滑。有形之邪虽消,气血尚未全复,积食仍有迹象。还得用原方巩固疗效。
按语:卵巢巧克力囊肿辨证为肝郁气滞,瘀血内停,用逍遥散合少腹逐瘀汤加味,是中医基本功。还能看出食积脾虚,寒热错杂,阴虚湿热并见,是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个病不是那么简单,促使我在临床上着意寻找有关寒热并见,阴虚湿热同在的证据。既然有了认识上的全面,用药上就能做到多而不杂,面面俱到。
多年来我强调食积致病,现在越来越觉得食积是症瘕积聚的根源。换言之,症瘕积聚有很多情况下是吃出来的。所以本案消食的焦三仙、鸡内金,健脾的党参、白术、茯苓功不可没。以往常担心寒热并用,滋阴化湿并用会不会药效抵消?现在看来大可不必顾虑,相反相成,并行不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